返回列表 發帖

「倭人真傳」的拔刀手法——《單刀法選》詳解(1)韋雙翎

本帖最後由 正人 於 2015-5-1 23:50 編輯

資料來源:http://ntnuteenage.blog.163.com/blog/static/168092870201532922020901/

前言

中國傳統刀劍技法與日本古流劍術有一個顯著的分別:日本古流劍術十分重視「拔刀」的環節,即使到了現代,劍道、居合乃至拔刀等等聯盟的訓練,對這一個環節依然十分重視。相反,中國傳統刀劍技法鮮見對「拔刀」的練習乃至描述,這一點實在值得令人翫味。



香港「恆毅會」示範拔刀術


不講究「拔刀」的中國武藝

其實日本人重視「拔刀」與中國人忽視「拔刀」的現象,主要來自社會文化的不同:日本武士階層,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佩刀行走,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需要拔刀,情況好比美國西部牛仔電影中隨時需要拔槍一樣,「拔出兵器」根本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相反,中國社會中似乎沒有隨時佩刀的習慣,即使是「帶刀侍衛」也只在執勤時才佩刀,相信這與官方的禁武方針有關。如此,大軍作戰之前,士兵一般有充份時間先拔好刀作準備,拔刀方式自然不必講究;而民間械鬥,更是以「先回家抄傢伙」的形式進行,刀本來就不隨身,自然沒有臨時拔刀的需要。說到底,核心原因在於中國並沒有「武士階層」的社會文化。

所以探討程沖斗的「拔刀」手法之前,宜先認識日本劍術的拔刀手法。



中式刀術的起勢,多採用「捧刀接刀」的方式


(「劉門武藝(香港)勁定會」梁嘉明教練以木刀作示範)




日本劍術的拔刀手法

目前日本劍術中最主流的佩刀方式,是將刀鞘插於左腰帶中,「粟形」(刀鞘上穿繩子的部件)向外,卡在腰帶之上,刀鋒朝上。拔刀時。先以左手握住鯉口(鞘口),右手虎口托住刀柄近刀鍔處,然後踏出右腳,以右肩在前側身,同時以左手拇指推動刀鍔,讓刀滑出刀鞘後,右手握刀向略右前方拔刀,過程中刀背沿著鯉口下緣滑出,而左手執住刀鞘稍向後帶,以增加刀身出鞘的空間。

如此的拔刀方式對現今主流的「打刀」(刀身長度約60-80公分)而言,出鞘的空間應該是綽綽有餘的;而對稍長的「太刀」(刀身長度約80公分以上)來說,透過左手把刀鞘後帶,基本上也能夠應付。




日本傳統的拔刀方式


(戶山流居合道「恆毅會」 盧沛明會長示範)







日本傳統的拔刀方式,刀出鞘的一刻已立即可以攻擊


(戶山流居合道「恆毅會」 盧沛明會長示範)




程沖斗用的是甚麼刀?

程沖斗在〈單刀式說〉指出:

「今以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

若依明代營造尺(一尺約32公分)換算,此倭刀應刃長121公分,把長39公分,總長1.6公尺。這種尺寸,與戚繼光的中式倭刀尺寸是接近的(詳見筆者〈戚繼光的中式倭刀──《辛酉刀法》所用的器材〉一文)。但長逹121公分的刀身,相信不太方便運用上述的拔刀手法了。


不過〈單刀式說〉中還舉出另一種尺寸:

「如用弩帶刀,刀長二尺八寸,靶長九寸,共長三尺七寸。」

依明代營造尺換算,「用弩帶刀」刃長89公分,把長29公分,總長1.18公尺。這種尺寸與日本的「太刀」相若,所以仍有可採用上述的拔刀手法。




程沖斗〈單刀式說〉原文






「柳生新陰流」所用的野太刀,其尺寸與《單刀法選》記載相近。
(轉載自http://gifu.ss-info.com/


團體中的拔刀方式

《單刀法選》前二十二勢的內容,「倭人真傳」的拔刀手法一共有兩種:換刀而用的「你我拔刀勢」,與用自己佩刀的「拔刀出鞘勢」。


「你我拔刀勢」:此因刀長,遇急時,難以出鞘。故以本陣中用刀者,你拔我刀、我拔你刀而用。

由於正式而言,採用的應該是總長達1.6公尺的「倭刀」。而插在腰間的這一柄長刀,要在匆忙之間拔出是殊不容易的,所以在複數人員的情況下(例如戰陣之上),「你我拔刀勢」是最方便的拔刀方式。

回顧日本的歷史,這種被稱為「大太刀」的兵器,其實主要為騎馬的武士作衝鋒之用。平常由步行的侍從所背負,用時武士騎在馬上手執刀柄,直接從侍從手上拔出即可。而這種拔刀的方式,也許就是「你我拔刀勢」的原型。




日本古畫《清水寺緣起》中,大太刀是由侍從扛著,追隨在武士的後面。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小窪健一《図鑑 刀装のすべて》對大太刀之說明



「倭人真傳」的拔刀手法

在沒有同伴的情況下,「你我拔刀勢」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個人的拔刀方式亦決不可少。但長逹121公分的刀身,出鞘的流程確實十分麻煩:



「拔刀出鞘勢」:左手持鞘,右手陽持刀靶。先拔出少許,再用手掌托拏刀背出離鞘口,以左手持靶,再換右手共持刀靶砍殺。

1)首先以左手握住鞘口,右手反手執住刀柄近刀鍔處(前手一如持槍之手法,虎口向天);

2)左手拇指先推動刀鍔,然後右手把刀拔出刀鞘約一尺;

3)然後右手成托掌(手心向天)直接拿住刀背,踏出右腳,以右肩在前側身(這一點從圖像中可見),右手執住刀背向略右上前方,將整把刀完全拔出。過程中刀背應該也是沿著鞘口下緣滑出,而左手亦應執住刀鞘稍向後帶,以增加刀身出鞘的空間。這一步驟,就是讓整把刀得以出鞘的關鍵。

4)右手肘向內屈曲,讓刀鋒朝前,刀柄向自己。然後左手執刀柄下部拿穩,右手再握回刀柄上部近刀鍔處。如此便完成了整個拔刀的過程了。




「拔刀出鞘勢」動作圖解說明







筆者示範「拔刀出鞘勢」(3)-(4)的具體動作

後記

其實在日本的各大流派中,「拔刀出鞘勢」這種反手拔刀的方式是十分罕見的。香港「恆毅會」 盧沛明會長說:「其實不管多長的刀,用一般的拔刀方式都可以完全拔出來的,不必反手拔。」

正巧日本武友 高無 寶良先生(日本古武道學舍「清風會」主宰)訪港,筆者趁機向他了解日本是否存在這種反手拔刀手法。高無先生指出這種手法是很少用的,只會用於長刀(大太刀)之上。

由此筆者猜想:程沖斗在《單刀法選》中的拔刀手法,相信確實得自「倭人真傳」,但這種手法可能由於太繁複,已經隨著時代改變,在日本各流派中已被淘汰。

總而言之,《單刀法選》中的拔刀手法可謂是「倭刀中國化」研究中的一大亮點。由於內容太多,未能一次寫完,有關「程沖斗的花式拔刀法」將另文再作詳述。



筆者與 高無 寶良先生(日本古武道學舍「清風會」主宰)合照




勁定門人」博客內列出的全部文章均爲原創。


歡迎引用,轉載請保留本博客名稱及鏈結http://ntnuteenage.blog.163.com

返回列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