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叔張哈
這篇文章是我在台灣論壇上回答一位武友的問題寫的
全部是用回覆的方式寫的
內容可能有點雜亂
請各位多包含
我的八極老師其實並不會八大招
他甚至連六大開都沒有「正式」學過
我之所以會八大招是因為一個事件而學會的
但是內容也有點零零落落......
我學到的只有套路和一些簡單的變化用法
其他的東西我一概要自己摸索
實在是很..........
所以我寫的這篇東西大家看看就好
而真懂的八大招的人請務必回覆我
我有好多問題想請教......(我這是拋磚引玉)
現在開始正文~~~~~~~~~~~~~~~~~~~~~~~~~~~~~~~~~~~~~~
就我所學習的八大招和我自己對於各家八極的統合研究
我整理出一套八大招的名稱
讓各位學子來釋疑~~~~~
我自己學到的八大招拳譜如下:
1.降龍
2.伏虎
3.探馬掌
4.圈抱
5.迎面掌
6.衝捶
7.劈山掌
8.虎抱
這是台灣八大招招法的名字
技術打法在網路上真的很難說明
至於套路的樣子我用學過八極的人了解的術語來說明
1.降龍是先攔手後衝拳
2.伏虎是封手加塌掌
3.探馬掌是左右格手加沖掌
4.圈抱......就是圈抱(不知該怎麼說)~~~他算是靠的變招~~~~
5.迎面掌~~~小八極托塔的變招
6.衝捶~~~這招有學過八極的人都會~~~~~只是步法比較不簡單~~~~~~~
7.劈山掌~~~這招看起來和大八極的落步砸很像~~~左右橫打的「上下」打
8.虎抱~~就是虎抱~~~~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根據我自己對大陸霍家八極、馬家八極和吳家八極的研究
他們對八大招都有非常不同的解釋
我來幫大家整理一下:
霍家八極~~~李書文的大弟子霍殿閣那一系統的八大招拳譜
1.頂肘
2.抱肘
3.單陽打
4.提肘
5.跨打
6.雙纏
7.朝陽手
8.折江手
基本上
霍家系統的八大招不叫八大招
是叫做八大開
因為它是由六大開加上朝陽手和折江手變成的
而朝陽手就是圈抱,折江手就是貼山靠
因為朝陽手和折江手動作比較簡單好用
所以特別加入六大開來讓弟子習練
就變成八大開
至於套路長什麼樣子.........
網路上有流傳 譚吉堂 老師的影片
八大開全部都有喔
可以去找一下
吳家八極的八大招是一大堆的散手
沒有實際上的八個招數
他的八打招意思是把六大開「頂抱單提跨纏」的勁從身上的八個部位發出來
自然成為八大招了
至於那些散手........
內容老實說和霍家的出入不大
有心者可以去找吳 連枝 老師「六開八打」的影片來瞧瞧
現在說到重點啦
版主在開頭有寫到
1猛虎硬爬山
2左右硬開門
3閻王三點手
4迎鳳朝陽掌
5迎門三不顧
6立地通天砲
7霸王硬折疆
8黃鶯雙抱爪
這是網路上流傳已久的八大招名稱
名字很帥吧
實際上應該是真的有這些招式
這些花俏的名字是八大招的「學名」
傳統武術的招式會有「學名」和「術名」兩種
學名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什麼白虹貫日、黑虎偷心、仙人指路等等文謅謅的名字
術名就是招式的動作名稱
我們一聽到術名就會馬上知道這招的動作~~甚至可以跟著做出來
舉個例子........
像是「白馬獻蹄」是學名~~~「左右蹬腳」才是它的術名啦
學名的用意就是在於隱藏招式本身和為了好聽
他就像同門之人相互溝通的術語
當然
有時候學名也會透露出這招的意念是什麼
這些就太深了.........
總之
現在網路流傳的八大招名稱是由一首歌訣變出來的
原傳者是馬家八極的傳人 馬賢達 先生
原歌訣如下:
嶽山八極短拳派開門八大招法歌
頭趟眼望三見手,
二趟黃鷹抱爪連,
三趟迎門三不顧,
四趟猛虎硬爬山,
五趟朝陽手飛拑,
六趟吊手搜肚眼,
七趟攉打迎風肘,
八趟鐵心靠樁搌。
在網路流傳的過程中這首歌訣變的不成模樣
也衍生出網路謠言版的八大招
基本上是我自己推斷出來的
之前聽說 馬賢達 先生要出書詳細介紹八大招
也不知道現在出了沒……….
現在我們來總整理一次吧
以傳承來說
霍家、馬家和武壇的八大招都是係出同源的
那我大膽假設一件事
各家的八大招只有名稱不同
他們的招數都是一樣的
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名稱對應起來
我現在根據我研究的結果把他們的名字對應起來看看
霸王硬折疆=鐵山靠=貼山靠
立地通天炮=迎面掌
這兩個大概是不會錯吧
其他是根據我用動作的姿勢去推斷的
不一定正確
請各位參考參考
左右硬開門=攉打頂肘=降龍(因為降龍有一招變招有頂肘用法)
猛虎硬爬山=伏虎
黃鷹雙抱爪=虎抱(因為動作真的很合「雙抱爪」的型)
閻王三點手=探馬掌(這招要看霍家的探馬掌會更像「三點手」,我學的探馬掌完全不像......)
迎風朝陽手=圈抱(霍家的用法比較有「迎風朝陽」的樣子)
迎門三不顧=劈山掌(說實在的......這是因為只剩最後一招才對應上的,完全不知道為啥叫「迎門三不顧」)
衝捶的話我就不清楚了……….
有另一個說法是
台灣所謂的八大招在大陸的霍家八極體系裡是被叫做「金剛八式」
是被放在小八極和大八極學習流程中間訓練的單招訓練套路
和台灣八大招同地位的霍家八極叫做八大開(拳譜在前面)
這也是令學子十分混亂和困惑的地方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出來的心得
讓各位高手們看看玩玩
文章結束
重點是下面我和某位網友的問答
小彌魔王於2009/01/19 00:36 回應
台灣的劉雲樵老師六大開是[靠 崩 挑 搨 攔 撲] 似乎跟另外的[頂 抱 單 提 挎 纏]不一樣..劉老師是李書文門下 這個差異上 實在讓人好奇..
我知道的金剛八式是[降龍 伏虎 探馬 熊圈 鶴行 蛇行 劈山 虎抱]季氏八極的 YOUTUBE上有
降龍 伏虎 探馬 虎抱 劈山動作跟名稱與你的一樣...而熊圈就是你的圈抱 蛇行則是你所說的衝捶 差異只在名稱
六大開與八大招之差異似乎在於折江與朝陽
我另外金剛八式的資料則是
撐錘(崩弓竄箭急)(蛇行)
降龍(五岳朝天錐)
伏虎(六合扑地錦)
劈山掌(劈山斧加鋼)
探馬掌(登山探馬準)
虎抱(圈攔虎抱急)
熊蹲(熊蹲硬靠擠)(熊圈)
鶴步推(鶴步推山穩)(鶴行)
在我認知內 似乎六大開與八大招與金剛八式頗有重疊之處..我反而比較好奇是為何劉老師的六大開幾乎不太相同
這應該是讓練八極的人很混亂的地方吧
我不是武壇的人
當然也不知道武壇是不是有什麼秘密
所以我只能做出一些推測
下面我就把我的推測寫出來
內容還是很混亂
大家多包含
劉雲樵老師一脈的八極在台灣有很嚴謹的傳承
小八極
大八極
六大開
連環拳
基本上這四套都是一樣的(武壇統一套路)
可是在其他散手上的傳承就有點混亂了
什麼八大招 八大式 亂七八糟
我個人是有就這個做推測
假設真正「古傳」的六大開是存在的
那它流傳於現存的八極門派中的機率應該是比較高
那我們就來整理一下六大開
就我所知
大陸所有門派的六大開幾乎都是「頂抱單提跨纏」~~這是勁道的六個概念
就只有武壇的六大開傳承是六套散招
「真相」可能是上面兩種的其中一個(當然也有可能都不是啦)
就傳承來說
大陸那邊的可能比較符合古傳
畢竟八極原始門派和流傳是在那邊
但這六大開勁道比較偏理論
而且理論其實有點粗操
有很多勁道都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的通(各家定義都不同,很亂)
勁道跟勁道之間也沒有什麼演進性和關聯性(有也感覺是硬套的)
我看過一些六大開原理的文章
大部分都是在玩文字遊戲
講了一長篇
重點一點都沒說到
八極是土拳法
大家唸的書少
怎麼會出現高深的文字理論?
我個人推測
這理論是近年來編造的可能性很高
不過
「頂抱單提跨纏」六字訣我認為是真的
古代傳承用這六字訣可以方便記憶和教學
不過他的概念可能要更原始
現在大陸那編寫出來的理論太高深莫測
陷入文字的窠臼裡面
講難聽一點就是打嘴砲啦
用講的都馬很厲害…………..
這讓我忍不住想起中共的文化革命
中國大陸的很多武術其實都已經被破壞殆盡
不然中共用不著搞什麼樣板武術
練到最後每個人打拳都一個樣
所以我強烈懷疑那邊八極傳承所剩不多,
他們搞不好是就殘缺的一點東西
自己編出來的
傳承歷史也可能都是自己說的
這我覺得不是沒有可能
台灣劉老師的傳承是六套散招
有人說他是用這六招來表現「頂抱單提跨纏」的概念
但很多地方都說不通
假如是用大陸那套說法來講的話......
這地方我不好講
因為我的老師教我六大開只是教套路
然後用好幾階層的訓練方式來「操」這六大開
關於「理」的概念沒有說很多
我這邊做的推測是
先不講劉老師
李書文老師本身的傳承其實就十分可議
他本人的功夫是不太會有爭議的
不過李老師有沒有學過六大開大家其實都不是真的清楚
李老師的老師那一脈六大開的傳承都差不多
但為獨李老師之下的東北霍式和台灣劉式沒有「頂抱單提跨纏」的傳承?
就算有也可能是交流得來的……
而霍式和劉式的六個散招也不同
這是不是間接證明李老師沒學過真正的六大開?
那現在我們學的六大開是怎麼出來的?
是李老師自己編的囉?還是內有玄機?
這我就再做下一個推測
回到金剛八式的問題
台灣的金剛八式和大陸金剛八式幾乎出入不大
招式內容差不多
名稱也沒有太多變化
可以把他看成是一樣的東西
大陸金剛八式的地位和台灣不同
大陸金剛八式是在小八極和大八極中間過渡的散招訓練
動作內容可以發現都是從大八極的套路中抽出來的
金剛八式可以算是大八極中的幾個「重點動作」
有抽出來另外訓練的必要性
但這是大陸的大八極......
台灣有所謂的八大式和八大招兩種
內容也是眾說紛紜
最常聽到的是
八大式是幾個基本動作
八大招是八大絕招~~是「絕招」喔
那照這樣說
八大式就是所謂的金剛八式囉
但事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就我所知
金剛八式在台灣的傳承是被當作秘密絕招
是極為神秘的
感覺起來就很強的招術
但台灣的老師們一拿出拳譜
內容和大陸的金剛八式根本就一模一樣
毫無特別神秘之處
那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我做了一個推測
台灣的大八極和大陸的大八極內容已經有很多差別了
那金剛八式中的動作在台灣的大八極中已經看不太到
就勢必要挑出其他的動作來額外訓練(這點已經有發勁六式來做例子)
金剛八式在台灣的傳承體系中就變的沒有那麼重要
但是老師們又覺得要維持「完整」(學生也有想學完整的需求吧)
棄之可惜
就把金剛八式額外傳了下來
不知道為什麼到最後金剛八式會變成「八大絕招」
加深了八極學子們的迷信
而關於這個推論的證據可以看蘇昱彰老師的網站
蘇老師的金剛八式是從台灣大八極套路中抽取出來的動作
而大陸版的金剛八式在蘇老師的教學體系中叫做「丁字八式」
蘇老師這樣的教學比較符合傳承要求
總不能教大陸的金剛八式
然後在強迫學子結合台灣版的大八極吧
這兩個根本已經是不同的東西了呀
而真正的八大招我個人是偏向蘇老師的解釋
絕招不只八個
而是長久傳承的八極門中高手們的心血結晶
每個人因為資質和領悟力不同
發明了不少的絕招
這些絕招有些無法編成套路
就根據資質不同分別傳給後來的八極學徒
每個人學到的都不同
又每個人都可能發明不同的絕招
這些絕招非常雜亂
所以失傳也是在所難免
不過這些絕招多半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我們學了不一定有好處
失傳了倒也不可惜
回到六大開的散招
我認為就是這個
就是單招的訓練
八極門中流傳的散招太多
一個人不可能學的盡
就挑幾個適合自己的練
李老師門下的徒弟眾多
每個人學到的散招當然也不同
當然個人也會發明新招
久而久之門派之間的差異就出來了
我這個論點是完全否定掉八大絕招的存在
絕招不會只有八個
台灣沒有八大絕招
六大開就是絕招!!
當然另一個可能的原因
就是李老師每時期授徒的方式都一直在改變
晚期李老師已經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傳承系統
就是現在武壇傳承的體系
一個套路一個階段的練上去
把很多不必要的東西都直接砍掉
就形成了
小八極奠其基 大八極肆其術 六大開極其藝 連環拳用其招
完整
也很完美
(不過我這個說法會不會太偏坦武壇了……)
結論就是
不管是大陸的還是台灣的
能用的能方便理解的就是好的
所以也不用管這是對的錯的真的假的
武術必定有一個中心的概念
各門各派的概念都是相同的
不會因為換一個門派概念就變了
八極也是一樣阿!!!!
以上是我的推論啦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不知不覺就打了這麼多
不過我很高興可以討論我的看法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