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烜1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09-6-16 22:50 編輯鄭老師
您剛好說中晚輩的難處
晚輩因為是長拳出身
對於樁步的站法和拳腳的打法都和八極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一開始學八極時的確費了很大的勁......
其實
晚輩的大師兄比我更累
他的八極是學自國術系的課堂
有很多真的很細節的部分就沒有那麼講究
加上他長拳功夫很深
所以他就以動作開展的大八極當作學習的第一套(畢竟動作開展和長拳比較像)
慢慢的將北派長拳的樁步站法和盤架調整成八極的樣子
以我師兄的功夫
他是很容易去變通的
打什麼像什麼味道
他打八極可以用北派馬
也可以用八極馬
發勁震腳都可以很輕鬆的模仿出來
但
就只是「模仿」而已......
細部的內容功法
他是完全不知道的
大師兄當年學習時
其實只有學到套路
教晚輩時也是只教套路
然後一直操套路操套路......
晚輩一開始學習八極時就愛上這種拳術
我幾乎是完全放棄我長拳的功夫
晚輩開始到處求教
上網找影片看
找那些八極老師的文章看
甚至找到一些前輩老師詢問
黃偉哲師叔
武壇後輩的一些老師
我的八極「師祖」楊正隆教授我都找過
一點一滴的改掉我長拳的習慣
一直到現在我打八極才稍微有點八極的樣子
所以晚輩才會說我的風格一直在改
鄭老師您找到的我打的影片是將近兩年前的
我現在打的樣子和那時候的又有差別......
晚輩是想學到真正的八極功夫
我不想只是模仿
所以我得完全拋棄長拳
晚輩沒有調和這兩種盤架
而是放棄了其中一種......
只是晚輩對長拳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情
畢竟是自己啟蒙的拳術
所以我長拳的套路還是會偶爾練練
但打起來的感覺又會很像八極拳
練武練成這樣也是很糟糕的......
只能自我安慰自己~~起碼自己練得很開心啦......
晚輩的確沒想到早期風格和後期風格的不同
只是晚輩也很難確定哪種是早的哪種是晚的
而且
有很多前輩老師的風格也是隨著年齡一直在變的......
我會覺得我有點搞不清楚......
就像我曾聽到八極螳螂的人說過
他們的八極拳是沒改過的
是劉雲樵老師最一開始教的那種樣子
由蘇老師在直接傳下來
這種話的可信度是真是假
晚輩也是搞不清楚了......
潁叔張哈 發表於 2009-6-16 17:01 
了解您的意思。
您熱愛八極拳,那就得多留心八極拳的特性。
拳性是不能錯的,這好比唱歌一樣,愛國歌曲唱成抒情,是很怪的。
八極拳的勁法,就是很爆烈的,如火之性。
所以有很多人形容之為「發如炸雷…,運勁如瘋魔」。
那如挨幫擠靠…等的口訣,則是形容對敵作戰之法。
招式本身是「用法」,不是「本體」,它本身就會吸收成長的,
甚至於套路也會不斷的增多中,尤其吳氏八極拳那套路簡直太多了。
但「本體」才是八極拳的特色。
各派想法不同,您只要留心「本體」,在「本體」上多研究,就不會錯了,
不用太在乎套路的增減,這樣才不會迷惑住。
資訊發達後,您可以在市面上看到三十多派八極拳。
打法、招式各有不同,風格差異也很大呢!
但本體的轉變終究很有限。
比如您前面所提的黃偉哲先生,就嘗試把八極拳柔化。
「柔化」當然就是在八極拳原有本體上想再補足些什麼缺陷嘛。
我也敬佩他的創見啦。
不過其本體終究還是變化有限,還在八極拳的常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