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潁叔張哈
鄭老師
您剛好說中晚輩的難處

晚輩因為是長拳出身
對於樁步的站法和拳腳的打法都和八極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一開始學八極時的確費了很大的勁......

其實
晚輩的大師兄比我更累
他的八極是學自國術系的課堂
有很多真的很細節的部分就沒有那麼講究
加上他長拳功夫很深
所以他就以動作開展的大八極當作學習的第一套(畢竟動作開展和長拳比較像)
慢慢的將北派長拳的樁步站法和盤架調整成八極的樣子

以我師兄的功夫
他是很容易去變通的
打什麼像什麼味道
他打八極可以用北派馬
也可以用八極馬
發勁震腳都可以很輕鬆的模仿出來

就只是「模仿」而已......
細部的內容功法
他是完全不知道的

大師兄當年學習時
其實只有學到套路
教晚輩時也是只教套路
然後一直操套路操套路......

晚輩一開始學習八極時就愛上這種拳術
我幾乎是完全放棄我長拳的功夫
晚輩開始到處求教
上網找影片看
找那些八極老師的文章看
甚至找到一些前輩老師詢問
黃偉哲師叔
武壇後輩的一些老師
我的八極「師祖」楊正隆教授我都找過
一點一滴的改掉我長拳的習慣
一直到現在我打八極才稍微有點八極的樣子
所以晚輩才會說我的風格一直在改
鄭老師您找到的我打的影片是將近兩年前的
我現在打的樣子和那時候的又有差別......

晚輩是想學到真正的八極功夫
我不想只是模仿
所以我得完全拋棄長拳
晚輩沒有調和這兩種盤架
而是放棄了其中一種......

只是晚輩對長拳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情
畢竟是自己啟蒙的拳術
所以我長拳的套路還是會偶爾練練
但打起來的感覺又會很像八極拳
練武練成這樣也是很糟糕的......
只能自我安慰自己~~起碼自己練得很開心啦......

晚輩的確沒想到早期風格和後期風格的不同
只是晚輩也很難確定哪種是早的哪種是晚的
而且
有很多前輩老師的風格也是隨著年齡一直在變的......
我會覺得我有點搞不清楚......

就像我曾聽到八極螳螂的人說過
他們的八極拳是沒改過的
是劉雲樵老師最一開始教的那種樣子
由蘇老師在直接傳下來
這種話的可信度是真是假
晚輩也是搞不清楚了......

TOP

朝烜1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09-6-16 22:50 編輯
鄭老師
您剛好說中晚輩的難處

晚輩因為是長拳出身
對於樁步的站法和拳腳的打法都和八極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一開始學八極時的確費了很大的勁......

其實
晚輩的大師兄比我更累
他的八極是學自國術系的課堂
有很多真的很細節的部分就沒有那麼講究
加上他長拳功夫很深
所以他就以動作開展的大八極當作學習的第一套(畢竟動作開展和長拳比較像)
慢慢的將北派長拳的樁步站法和盤架調整成八極的樣子

以我師兄的功夫
他是很容易去變通的
打什麼像什麼味道
他打八極可以用北派馬
也可以用八極馬
發勁震腳都可以很輕鬆的模仿出來

就只是「模仿」而已......
細部的內容功法
他是完全不知道的

大師兄當年學習時
其實只有學到套路
教晚輩時也是只教套路
然後一直操套路操套路......

晚輩一開始學習八極時就愛上這種拳術
我幾乎是完全放棄我長拳的功夫
晚輩開始到處求教
上網找影片看
找那些八極老師的文章看
甚至找到一些前輩老師詢問
黃偉哲師叔
武壇後輩的一些老師
我的八極「師祖」楊正隆教授我都找過
一點一滴的改掉我長拳的習慣
一直到現在我打八極才稍微有點八極的樣子
所以晚輩才會說我的風格一直在改
鄭老師您找到的我打的影片是將近兩年前的
我現在打的樣子和那時候的又有差別......

晚輩是想學到真正的八極功夫
我不想只是模仿
所以我得完全拋棄長拳
晚輩沒有調和這兩種盤架
而是放棄了其中一種......

只是晚輩對長拳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情
畢竟是自己啟蒙的拳術
所以我長拳的套路還是會偶爾練練
但打起來的感覺又會很像八極拳
練武練成這樣也是很糟糕的......
只能自我安慰自己~~起碼自己練得很開心啦......

晚輩的確沒想到早期風格和後期風格的不同
只是晚輩也很難確定哪種是早的哪種是晚的
而且
有很多前輩老師的風格也是隨著年齡一直在變的......
我會覺得我有點搞不清楚......

就像我曾聽到八極螳螂的人說過
他們的八極拳是沒改過的
是劉雲樵老師最一開始教的那種樣子
由蘇老師在直接傳下來
這種話的可信度是真是假
晚輩也是搞不清楚了......

潁叔張哈 發表於 2009-6-16 17:01

了解您的意思。
您熱愛八極拳,那就得多留心八極拳的特性。
拳性是不能錯的,這好比唱歌一樣,愛國歌曲唱成抒情,是很怪的。

八極拳的勁法,就是很爆烈的,如火之性。
所以有很多人形容之為「發如炸雷…,運勁如瘋魔」。
那如挨幫擠靠…等的口訣,則是形容對敵作戰之法。

招式本身是「用法」,不是「本體」,它本身就會吸收成長的,
甚至於套路也會不斷的增多中,尤其吳氏八極拳那套路簡直太多了。

但「本體」才是八極拳的特色。
各派想法不同,您只要留心「本體」,在「本體」上多研究,就不會錯了,
不用太在乎套路的增減,這樣才不會迷惑住。

資訊發達後,您可以在市面上看到三十多派八極拳。
打法、招式各有不同,風格差異也很大呢!
但本體的轉變終究很有限。

比如您前面所提的黃偉哲先生,就嘗試把八極拳柔化。
「柔化」當然就是在八極拳原有本體上想再補足些什麼缺陷嘛。
我也敬佩他的創見啦。
不過其本體終究還是變化有限,還在八極拳的常軌中。

TOP

潁叔張哈謝謝鄭老師的說明
鄭老師的意思是說掌握住八極的「本」
招式套路怎麼變化也是沒有關係的嗎?

晚輩自己的心得
其實八極拳乃是「勁」
只要能把勁隨心所欲發揮出來
其實才是重要的
所以八極的招式才會這麼簡單直接
不過
關於這「勁力」的威力和運用
似乎沒有這麼容易測試
晚輩很想跟人試試手
但苦於種種原因......
晚輩很羨慕鄭老師您們有場地和道具可以用
也有這麼多學生和同門可以互相試手學習呢!

鄭老師說到套路的增減
晚輩也想到我一個毛病
就是「套路蒐集狂」......
長拳的套路繁多
晚輩師爺這一系的套路已經算少的
但加起來也有三十二套......
晚輩現下有學的不過七套半(外加四套八極)
有時真恨不得能一股腦都學全了
加上我也想學八卦
學心意六合
學這個那個......
現在對八極接觸較久
有時看別人打拳還是難免心癢......
唉......

說到這是六大開的討論串......
晚輩還是回到話題上好了......

晚輩想請問鄭老師一個問題
關於台灣劉老師一脈的六大開
他的「訓練法」是什麼?
應該不是只是變換各種方式來操套路吧?(晚輩是這種)
說要練勁
那是從套路中去慢慢生出勁呢?
還是心中先對勁道有個定見
在來去追尋??
還是它其實是招法??
是用法?

晚輩有時會想
怎麼樣才算是沉墜勁練成?
怎樣才是十字勁練成?
晚輩曾求教過一些前輩
他們說的都是「感覺」
感覺像被地心引力拖著身體
感覺像是全身鼓漲如球等等
這樣去修
不是像是自己在心中先「生」出個「境界」
然後讓自己去符合這個「境界」
這樣不是會倒果為因嗎?
就是自己也不能證明自己想的境界就是真確的......
講了很多
不知鄭老師能不能明白晚輩的意思......

TOP

朝烜1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09-6-18 10:54 編輯
謝謝鄭老師的說明
鄭老師的意思是說掌握住八極的「本」
招式套路怎麼變化也是沒有關係的嗎?

晚輩自己的心得
其實八極拳乃是「勁」
只要能把勁隨心所欲發揮出來
其實才是重要的
所以八極的招式才會這麼簡單直接
不過
關於這「勁力」的威力和運用
似乎沒有這麼容易測試
晚輩很想跟人試試手
但苦於種種原因......
晚輩很羨慕鄭老師您們有場地和道具可以用
也有這麼多學生和同門可以互相試手學習呢!

鄭老師說到套路的增減
晚輩也想到我一個毛病
就是「套路蒐集狂」......
長拳的套路繁多
晚輩師爺這一系的套路已經算少的
但加起來也有三十二套......
晚輩現下有學的不過七套半(外加四套八極)
有時真恨不得能一股腦都學全了
加上我也想學八卦
學心意六合
學這個那個......
現在對八極接觸較久
有時看別人打拳還是難免心癢......
唉......

說到這是六大開的討論串......
晚輩還是回到話題上好了......

晚輩想請問鄭老師一個問題
關於台灣劉老師一脈的六大開
他的「訓練法」是什麼?
應該不是只是變換各種方式來操套路吧?(晚輩是這種)

說要練勁
那是從套路中去慢慢生出勁呢?
還是心中先對勁道有個定見
在來去追尋??
還是它其實是招法??
是用法?

晚輩有時會想
怎麼樣才算是沉墜勁練成?
怎樣才是十字勁練成?
晚輩曾求教過一些前輩
他們說的都是「感覺」
感覺像被地心引力拖著身體
感覺像是全身鼓漲如球等等
這樣去修
不是像是自己在心中先「生」出個「境界」
然後讓自己去符合這個「境界」
這樣不是會倒果為因嗎?
就是自己也不能證明自己想的境界就是真確的......
講了很多
不知鄭老師能不能明白晚輩的意思......

潁叔張哈 發表於 2009-6-17 03:04

收集套路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這些個古老套路,已漸漸流失了,也必須有人來保存。

台灣格鬥八極拳的勁法:沉墜勁、十字勁、爆炸勁。
(武壇劉門八極拳是沉墜、十字、纏絲勁)。
這些東西很抽象很難定於一尊。誰說才對呢?

我都是就實際演練中來比較,採對比法而已。
參考別人的勁道演示作為基準點。
反正不能比別人小就是。

六大開的訓練法,我是拆分開來學習的。
分為勁法、字訣、招式。
1、勁法由先述三種勁法的專用招式來練出。
     格鬥八極拳分別以「起式呼吸法」練沉墜勁,要求即沉且浮。
                           「馬步弓捶」練十字勁,緊襠吸胯。
                            「蟒蛇纏身」練爆炸勁,八方極致。
2、招式是「極其藝」的部份,變化由人。
     釋放招式的技巧,請參考拙著逸文版六大開。
     總要熟練「手、眼、身、法、步」五個要素。
3、「字訣」就得由原來設計的招式中來揣摸。
     「字訣」的定義是大半派門的重要爭議。所以也沒什麼標準。
     多揣摸「字訣」是關鍵。
     台灣的六大開字訣是:「靠、崩、捅、塌、攔、撲」。
     大陸的六大開字訣是:「頂、抱、單、提、胯、纏」。
     「崩」有「纏」意,「靠」有「胯」功,「捅」有「頂」味,其實也相去有限也。

TOP

穀雨
從前我練的時候
八極只有一個要訣
練到不行為止


我倒覺得
無分成或不成只有夠與不夠
或許可以說"成"這個字 太托大了些
架對氣對身法對時自然有
茫目的猛發勁反而不好
要看招式的兩儀而定
我是看師父的感覺
想辦法模仿
和招式的勁道流動加以揣摩
畢竟他 是你的第一目標
能作到像他
才有資格談下一步

TOP

返回列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