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節目-20131221-功夫傳奇 III: 決戰邊疆




資料來源:http://www.facebook.com/kungfuRTHK/info
21.12.2013起
逢周六晚上7:30 翡翠台
泰國 ‧ 印度 ‧ 韓國 ‧ 俄羅斯 ‧ 日本
http://rthk.hk/kungfuquest3

簡介
監製:倪秉郎

香港武者們以更開闊的氣魄和眼界,走訪中國周邊五國,研習其與中華武術相同或相異的武藝之道。切磋琢磨精進,成就功夫修練。 今日的中國功夫,早已走出國門,愛好者遍佈天下。而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技擊系統亦不斷互相撞擊及融合。對於武道,文化傳統及觀念哲理的衝擊,往往不下於攻防技術的挑戰。我們稱謂武術為「功夫」,正正反映了武術背負了歲月長河裡的文化匯流,交集於一點成為個人修為的冶鍊。

「功夫傳奇3」,共五集, 一、日本現代的合氣道 (Aikido) 體現日本武士道精神,古流劍術 (Kenjutsu) 早於明朝已名聞中國。 二、韓國跆拳道(Taekwondo)席捲競技世界,儼然民族標記,托肩(Taekkyeon)、海東劍道(Haidong Gumdo)亦見証韓國文化復興。 三、印度卡拉里帕亞特 (Kalaripayattu) 源遠流長,據稱為少林濫觴。 四、泰國的泰拳(Muay Thai) 殺傷力驚人,南古泰拳 (Muay Thai Chaiya) 別具特色。 五、俄羅斯摔角格鬥術 (Sambo) 綜合各民族技法,西斯特瑪 (Systema) 色彩神秘,拳理與太極可以互相啟發。

我們身懷中國功夫的武者,追隨及審視各國不同的傳統武術、文化特質及傳承演變。藉了解自己、挑戰自我,最後超越自身,以從中經歷不同歷史文化之洗滌,好面向中國功夫的未來。

本帖最後由 正人 於 2013-12-25 22:47 編輯

泰拳

資料來源: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kungfuquest2013&d=2013-12-21&p=6052&e=&m=episode



泰拳的金環宗師徐家傑師傅,多年來往返泰國七八十次,鑽研泰拳歷史及發展,訓練了超過四十名冠軍拳手。他相信,從雲南騰沖及西雙版納的傣族村開始,再沿貫穿中泰的湄公河南下泰國,可以追本溯源,窺看它的演化。

咱們常看的泰拳比賽是現代泰拳 (Muay Thai),早已成為格鬥擂台上的商業行為,職業化的生涯中可看見拳手們以血與汗博取的金錢及榮耀。但回頭一觀古泰拳Chaiya,則可以看見古早的武術家對一門作戰及搏鬥技術的精心設計。

編導:陳榮錦


播映日期:21/12/2013

播映時間:星期六晚
七時三十分至八時三十分

播放頻道:無綫電視翡翠台


主特楊永勣在古都大城的柴瓦塔那蘭寺前。泰國大城的陷落造就泰國拳術的傳奇,拳師乃克隆冬在戰事中被俘,後來在緬王面前連敗緬甸對手,被釋回國。


古泰拳師傅Kru Lek的弟子示範Chaiya招式「鱷魚擺尾」。古泰拳雖然沒有中國式的拳術套路,但也有對拆組合和組合的名稱。

主特楊永勣與Kru Lek大弟子Tae比試。黃淳樑系詠春以進攻為主,Kru Lek系的Muay Chaiya以防守為主,一場進攻防守的典型比試。

主持黃玄生接受古泰拳Chaiya教練阿Mark的指導。Chaiya是南泰拳種,著名古泰拳之一,防禦技巧極具特色,45度的交叉手暗藏殺著。

TOP

資料來源: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kungfuquest2013&d=2013-12-28&p=6052&e=243738&m=episode




西斯特瑪 (Systema) 據說是由約十世紀在俄羅斯地區的武術,結合外來不同地方的武術演變而成,並傳授於聞名的哥薩克騎兵中。其後為蘇聯軍方採納整理,用以訓練精銳特種部隊,直至蘇聯解體後才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有被稱為俄國太極的格鬥方法,無招無式,只能從原則及心法去尋找及認識自己,在觸感訓練中建立一套克服痛苦及恐懼又屬於自我的攻擊系統。
桑博 (Sambo) 則是徒手自衛術,源於日本的柔道,揉合了前蘇聯境內的不同摔跤技法,又參考了如中國,英美及法國的武術。集各家所長,系統編排,技術全面,是具特色的俄國武術。

編導:余世民

播映日期:28/12/2013
播映時間:星期六晚七時三十分至八時三十分
播放頻道:無綫電視翡翠台


主持人李嘉及張文翔在莫斯科紅場,笑談武學收穫。


主持人李嘉和香港西斯特瑪教練陸宇希,在俄羅斯新切爾卡斯克軍事升天大教堂,體驗當地傳統 - 在出征打仗前,在此祈求聖母眷顧。


哥薩克是個驍勇善戰的民族。主持人李嘉在俄羅斯新切爾克「哥薩克學校』學習哥薩克軍刀。


主持人張文翔積極為終極桑搏比賽而備戰。


主持人李嘉跟西斯特瑪創始人Mikhail Ryabko學習西斯特瑪。圖中李嘉正學習克服內心(與生俱來對刀劍利器)的恐懼。

TOP

本帖最後由 正人 於 2014-1-5 14:58 編輯

資料來源: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2Fkungfuquest2013&d=2014-01-04&p=6052&e&m=episode

氣合天人


明治維新結了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日本古武道因此受到嚴峻衝擊。日落武士只好以劍擊、摔跤、表演來維持生計,傳統武術的內涵嚴重流失。
武道的現代化衍生了更具體色彩的劍道和柔道,在不同階層得以普及推廣,但仍能保留日本傳統武術氣息的要數到「合氣道」(Aikido) 這種根源於大東流合氣柔術(Daito-ryu Aikijujutsu) 的武術。
練習取材自劍道及槍術技巧的合氣道,主要特點是「不主動攻擊」及「以柔克剛」。在粗暴角力及嗜血KO的格鬥技羣中,合氣道立於日本武道高尚修練的精神領域,宣揚愛與和平。

編導:馮家鍵
播映日期:4/1/2014
播映時間:星期六晚七時三十分至八時三十分
播放頻道:無綫電視翡翠台


楊永勣和王威健兩位主特和白川師範父子特別到秋保大瀧一行。合氣道既著重精神修養,「合氣」的思想亦強調與天地自然之氣合一,有日本神道的基因。


兩位主特跟隨春風館的橫地浩紀先生學習柳生新陰流劍術。新陰流是日本三大古流劍術之一,發明了袋竹刀作訓練之用,減少傷亡,後來劍道也採用了竹劍的設計。



白川塾長父子示範高級合氣道招式。合氣道的訓練體系以雙人對練為主,受方(先攻)和取方(反攻)的配合十分重要,熟知彼此的協調程度,才可以行雲流水地施展技法。


合氣道教練和主持們的遊戲時間。保持赤子之心是使自己的思想活潑開放的要素,合氣道的招數中應該是沒有飛踢的。



鑄劍師小島先生專著地替生鐵加熱,需要的溫度達攝氏千度。鑄劍在日本仍然是由人手鍛造,「職人」文化與各種「道」的精神一脈相承。

TOP

資料來源: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kungfuquest2013&d=2014-01-11&p=6052&e=244988&m=episode




勇闖天竺

坊間廣泛流傳「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而少林武術又被指源於印度,所以也有人稱印度是中國武術之母。要找尋真相,就得千里迢迢去到天竺,到達摩祖師的出生地,試練一下他們的武術,比較一下他們的兵器,以及靜修其身心合一之法。
說回頭,印度傳統武術Kalaripayattu 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說是現存最古老的武術之一。可惜,在英國統治期間,全印度被迫禁武,差點連這傳統武術也要湮沒。但是,只要有心有義有責,這門內涵深邃的武術,必不會失傳。

編導:葉劍峰
播映日期:11/1/2014
播映時間:星期六晚 七時三十分至八時三十分
播放頻道:無綫電視翡翠台


主持人李嘉練習卡拉里長棍的應用,感受印度傳統武術之獨特步法。



主持人李嘉練習重達十公斤的卡拉里木槌「吉達」,學習重力武器之應用。


主持人喬靖夫練習卡拉里近身兵器。



卡拉里學員在石灘上示範兵器對拆,不受場地所限,展現靈活之身手。


在印度Chennai欽奈,主持人喬靖夫及李嘉享受瑜伽大師安排的排毒療程。大師認為,人要先潔淨身體內的毒素,才可修練呼吸法等內功。

TOP

返回列表
Flag Counter